央广网西安11月4日消息(记者侯凯奇)千年古都,丝路起点,创新之城。11月3日,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硬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暨中国机器人大赛在西安落下帷幕。
11月1日,2024硬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暨中国机器人大赛开幕式现场(大会组委会供图)
本届大会共吸引了400余位来自国际组织、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以更宽视野推动科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持续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古城西安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引领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层次地融合,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2022年,西安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成为全国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
以“双中心”建设为牵引,近年来,西安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在良好的创新生态下,一个个硬科技企业、一项项科技成果在古老的土地上破土拔节,“创新之城”硕果累累。
以人才驱动科学技术创新,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前,西安拥有68位两院院士和100多万科研人员,设立院士驿站,成立人才集团,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12个,深入实施西安“英才计划” ,近年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过80万人。
如何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优秀科学技术人才在企业和产业中发挥更大价值?西安市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制定秦创原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等系列政策,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创业服务,厚植创新沃土,激发企业市场创新活力。
西安市科技局局长陈默在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西安市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央广网发 王旭东 摄)
“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公司‘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硬科技创新主体加速壮大。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5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3万家和1.6万家。”西安市科技局局长陈默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西安“硬科技重大突破”9项:隆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高效背接触电池技术;西安交通大学研发的“既强且柔”金属;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x/γ射线放射治疗系统(TAICHI);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研发的深海高清成像技术;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三维异质集成DRAM(SEDRAM)关键技术;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功率、高精度、长寿命、低成本钨阴极间热式电子枪;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系列复杂金属基固态复合储氢材料;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有机液态储氢技术;西安慧金科技有限公司高电压大功率高效率熔盐储能感应加热装置。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据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西安攀升至全球第18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前20大科技集群。西安热工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关键单位在PCT申请和科学论文方面长期处在前沿。2024年,西安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0项,数量居全国前列。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创新‘合伙人’作用,高水平规划布局光子、空天动力、新材料陕西实验室、长安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努力使原创性、颠覆性‘从 0 到 1’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
11月1日下午,在2024硬科学技术创新大会系列活动上,西安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签署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入驻西安科学园协议,中国科学院超快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黄土科学重点实验室、时间基准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签约入驻西安科学园。本次签约入驻的中国科学院3个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提升西安“双中心”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此外,西安市汇聚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众多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科教优势人才显著。据统计,2022年,西安市在校大学生数量突破百万,达到101.32万人,位列全国第7。西安还拥有国内航天1/4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生产力量。
11月2日,“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在中国西部科学技术创新港开幕,在创新港工程博物馆展览科技成果500余项。超百家头部企业或投资机构负责人、近千名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参加相关活动。
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签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合作备忘录,西咸能源-西安交大联合双碳研究院揭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 陕西股权交易中心(西部创新港)服务中心等多个重要创新研究机构揭牌。
“依托深交所科交中心、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等机构,开展创新型股权交易模式探索。同时,建成‘创新港“一带一路”科技成果超市’线上平台,常态化路演对接等助力项目转化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说。
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和“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作为本届西安硬科技大会举办的两场联动活动,旨在利用西安的科教人才优势,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走向相关科研、企业岗位,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将科教资源禀赋优势关键变量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增量。
“此次,在本届硬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举行中国机器人大赛,这样的结合体现出西安对硬科技的重视,搭建起各个高校科技创新、教学实践进展的展示平台。”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王景川表示,本次大赛会带动当地相应产业发展,也能促进更多科创成果落地西安。
本届硬科技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碳纤维增强高性能湿式摩擦材料关联技术及应用;隆基绿能研发的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单晶硅片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西安交通大学研发的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西安交通大学研发的电流零点主动调控的电弧开断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西安交通大学牵头研发的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燃煤发电机组瞬态过程灵活高效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多项西安“国家科学技术奖落地创新成果”。
近年来,西安以价值实现为核心,着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上“货架”,一大批科研成果“开花结果”、落地生“金”。今年前三季度,西安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53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430亿元人民币。
硬科技作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作为硬科技的概念发源地和创新策源地,“硬科技”已成为西安最靓的城市名片,“硬科技创新大会”也已经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展示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
2017年以来,西安连续举办七届硬科技创新大会,在硬科技的引领带动下,城市创新实力稳步增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在信息技术、空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科学六大领域,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攻克了“卡脖子”技术难题。
11月1日,在西安高新区举行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系列活动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上,《2024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正式发布。
《白皮书》认为,西安是自有科创基因的硬科技“策源之地”。在“遗传”优势和“后天”努力的双重赋能下,西安在2021-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排名连跨四个台阶,从全球第33位跃居第18位,实现了从硬科技“策源地”到“引领区”的迭代升级。
据悉,2024版《硬科技白皮书》,首次将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实践纳入探讨,分析硬科技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和新质生产力形成,讨论未来产业技术路线和产业业态,剖析相关城市发展路径和模式,并瞄准硬科技创新全要素生态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措施建议。
2024版《硬科技白皮书》对硬科技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而2024全球硬科技大会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研讨会的召开,则让来自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代表、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智库代表等共聚一堂,共同探索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有效路径,为推进国家战略任务和区域经济发展碰撞思想、分享经验、献智出力。
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是本届西安硬科技大会的重要分活动之一,该活动在西安高新区举办绝非偶然。作为硬科技”策源地、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自创建以来,西安高新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17.7%,先进制造业年均增长24.7%,经济总量三年净增近千亿,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比从6%提升到了8.5%,连续三年入围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前十。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表示,西安高新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线,着力强化“硬科技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创新链条,推动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双中心”核心区建设加快成形起势。高新区将继续高举硬科技大旗,与广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一道深化合作,真正将硬科技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以全球硬科技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等为品牌IP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大会频频将西安的科技成果与创新能力引入全球视野中,进一步促进西安与世界各地科研机构、创新企业以及顶尖科学技术人才的深度合作与广泛交流。
在本届硬科技大会上,西安利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优势,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构筑协同创新高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国际科技组织、学会、协会等在西安落户开展科技活动。
11月1日下午,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平行分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会议召开。大会旨在加强西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在政、商、企、产、学、研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合作互惠的硬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据了解,为进一步吸引汇聚科技服务型企业,重点帮助企业了解海外市场动态,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协商“共同建设西安科技跨境服务基地”,通过搭建国际产业、技术、贸易等内容的对接平台,为企业顺利高效出海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会议现场,进行了西安科技企业跨境服务基地的揭牌仪式和“合作机构与跨境服务基地”合作签约仪式。
会议还进行了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授牌仪式,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充分展示了西安市在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的积极成果,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要素流通,产业联动。
“浐灞国际港已引入世界、国家500强总部及分支机构97家,落地中国能源数科集团、陕西科技控股集团等科创企业6000余家,创新动能强劲;发展医工创新、临港制造,布局全球首个‘小型化’医用超导重离子加速器,汇聚德国克诺尔、法国爱森等行业龙头,产学研创新优势明显。”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兵说。
展望未来,西安将努力写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锚定“硬科技之都”建设,有效统筹资源优势资源,形成多方共建“双中心”格局,不断强健科技自立自强“筋骨”,让科技创新之花绽放在古城西安。“科技之城”,未来可期。
古城西安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层次地融合,为高水平发展注入科技力量。